01-05-2024, 05:07 AM
最开始的几个人都是最认知他的,女儿,前女友,坏种女同学,后来是学生,经常光顾地方的服务员等等等等,直到最后是陌生人。这个阶段是预示了男主要被更多人认知。而男主本身对这种被众多人认知的情况其实并没多在意,所以之前梦境里他被陌生人关注却无视他们,不去打扰他们,哪怕他们处境危险。
之后核心的论证来了,是先有了春梦,男主才后有了出轨的念头和实施。
再之后的暴力倾向,其实不像是男主在中年无力出轨之后懊恼之后产生的,而是预演他之后的情绪,先出现各种暴力梦,然后他才逐渐被舆论裹挟开始暴躁,直到无意中伤到了女儿的老师坐实了暴力,而再之后的事是他消失在别人梦里,他在现实里也开始被遗忘,到最后,他的梦成了别人的景点。这一点很奇怪,一开始他籍籍无名的时候,他能突兀出现在别人梦里,怎么声名狼藉之后就消失了?所以这梦境能力不像是他自己的,而像别人在他身上做实验一样。
如果是以梦境左右他生活进程的想法去看,那整个片子可以更商业些更惊悚些,那个最后研发出梦境设备的公司,怎么研发的?明明没有很具体的科学内核实验数据,而且男主的下场明明就在那,为什么还要研发那么危险的设备?或许一开始男主就是一个被那个公司挑选出来的实验目标,他们最核心的目的是通过梦境引导舆论左右用户生活。而坏种女同学很可能是主导者之一。这样一拍片子就商业多了。
其实内核表达也没变多少,中年危机,互联网新浪潮的裹挟,都体现到了。甚至还深刻讽刺了用虚假信息哄骗受众,引导舆论肆意毁掉一个人人生的行为。
那梦可以是互联网,可以是电视,可以是报纸,可以是无线电,只要是传播媒介,真实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受众的认知。只要掌控了这个渠道把控受众认知,受众就是用以驱使的尖刀,能肆意收割任何无辜的人。